最長11年!全球汽車巨頭派發(fā)4份電池材料大單!


美國當?shù)貢r間5月22日,福特汽車舉行了“資本市場日”活動,公司高管們詳細介紹了Ford+發(fā)展戰(zhàn)略的最新進展,包括關鍵績效指標和三大全球業(yè)務部門(Ford Blue、Ford Model e、Ford Pro)的財務目標及展望。
其中,F(xiàn)ord Model e為電動汽車業(yè)務部門。針對電動汽車業(yè)務,福特的目標是到2026年,電動汽車部門的息稅前利潤率達到8%,電動汽車產量達到200萬輛。
為了加快實現(xiàn)該目標,當天福特汽車還公布了三筆電池原材料購買協(xié)議。
“掃貨”正極材料
具體來看,福特與加拿大Nemaska Lithium達成長期協(xié)議,后者將向福特每年供應多達1.3萬噸氫氧化鋰,為期11年。
與美國雅保(Albemarle)達成了一項5年協(xié)議,后者將為福特提供逾10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
與私營企業(yè)EnergySource Minerals達成了供應協(xié)議,后者將從其位于加州帝王谷(Imperial Valley)的工廠向福特提供氫氧化鋰,該工廠預計將于2025年投入使用。
此外,礦物生產商Compass Minerals也宣布與福特簽署了一份具有約束力的多年協(xié)議,將為福特供應一個新項目的至多40%的電池級碳酸鋰,該項目位于猶他州北部奧格登市(Ogden)。
眾所周知,鋰電池四大核心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其中正極材料最為關鍵,成本占比高達40%。福特加快“鎖單”正極材料供應,一方面是基于自身的產能需求和戰(zhàn)略需求,實現(xiàn)核心原材料成本管控;另一方面折射出下游主機廠對保障上游供應鏈穩(wěn)定的渴求程度。
全面布控原材料
福特曾于2021年年底公開表示,目標到2030年在全球建立起240GWh的生產能力。
進入2022年,福特加快推薦動力電池產能供應及建設。當年7月,福特發(fā)布動力電池新增產能計劃,將通過新增磷酸鐵鋰電池方案和鎖定相關原材料供應,達到60GWh動力電池年產能,確保公司2023年60萬輛電動車的年化產能目標。
不難看出,福特的動力電池產能規(guī)劃清晰且明確,原材料路徑也基本確立。而且,福特已通過直接、間接的方式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布控關鍵原材料的供應。
在發(fā)布動力電池新增產能計劃的同日,福特宣布已和華友鈷業(yè)、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企業(yè)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確保2026年前及之后的鎳材料供應。
淡水河谷印尼公司和華友鈷業(yè):福特與華友鈷業(yè)和淡水河谷印尼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同規(guī)劃建設高壓酸浸濕法項,項目建成后,華友鈷業(yè)將向福特每年供應約8.4萬噸鎳當量的材料產品。今年3月,三方達成最終協(xié)議,將對印尼礦區(qū)鎳加工項目投資45億美元。
必和必拓:必和必拓位于澳大利亞的Nickel West鎳礦將最早在2025年開始為福特供貨,這項協(xié)議也將包含之后其它相關產品的供應。
同年10月,福特與浦項化學簽訂了價值數(shù)十萬億韓元的正極材料訂單,后者將為福特和SK On的電池合資公司Blue Oval SK供貨。
此外,福特早已簽署了多份鋰供應合同。包括與Liontown Resources就澳大利亞西部的鋰精礦供應達成協(xié)議,以及與Rio Tinto簽署了一份非約束諒解備忘錄,探尋在其位于阿根廷的Rincon項目的鋰礦包銷。
北美市場方面,福特也正在持續(xù)推進關鍵原材料的本地化加工,其已與EcoPro BM和SK On就位于北美的電池負極材料工廠簽署意向書;與ioneer就碳酸鋰包銷達成協(xié)議,ioneer位于美國內華達州的Rhyolite Ridge鋰礦將為福特供貨;與Compass Minerals簽署非約束性諒解備忘錄,將為福特提供需氫氧化鋰和碳酸鋰;與Syrah Resources和SK On簽署非約束性諒解備忘錄,確保天然石墨供給。
現(xiàn)在,不僅宣布了最新的三筆電池原材料購買協(xié)議,且與Compass Minerals的也有了新的確定性進展,福特的原材料護城河將進一步夯實加固。
總結
原材料是限制新能源汽車產能的瓶頸之一。自2021年年開始,廣汽、蔚來、上汽等整車廠已經通過入股、收購、鎖定長單等方式加速部署上游原材料,以期強化上游供應鏈的自主權,實現(xiàn)成本精準管控,進一步降本增效。
今年1-2月,通用在美國和中國分別達成鋰礦投資協(xié)議、鋰電材料生產基地協(xié)議等合作。
5月10日,特斯拉位于得克薩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的鋰精煉廠正式破土動工。該鋰精煉廠投資額為3.75億美元,目標是明年完成建設,在大約一年后實現(xiàn)全面生產,每年生產的氫氧化鋰至少可供應100萬輛汽車。
整車廠對電池供應鏈的布局不斷上探,但整體基調還是與材料企業(yè)或者電池企業(yè)合作展開。而這也是當下新能源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主流合作模式,且正形成一種全面貫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