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針對鋰離子電池研發(fā)取得世界級突破


鋰電世界 由麻省理工學院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2012年春天創(chuàng)辦的麻省固體能源公司(Solid Energy),于2014年10月下旬對外宣布其電池研發(fā)取得世界級突破,其2Ah的電池樣品達到1337Wh/L的能量密度,超過蘋果、三星,小米和特斯拉電池2倍,將顛覆20多年以來統治消費類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傳統鋰離子電池。這一項成果突破了目前世界最高記錄,并由美國獨立電池測試實驗室A123公司驗證。
根據能源部,第一代鋰電池使用石磨負極,第二代鋰電池使用硅負極。第一代和第二代都屬于鋰離子電池。第三代鋰電池會是“超越鋰離子”用更高能量密度的金屬負極。雖然很多第三代鋰電池包括鋰硫和鋰空氣電池離產業(yè)化還很遠,因為他們在正極方面有很多根本上的問題,SE用已經產業(yè)化的鋰鈷氧(LCO)正極展示了1337Wh/L的2Ah的電芯能量密度。這是迄今為止最高的電芯能量密度。SE是一個電池材料創(chuàng)業(yè)公司,并不和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巨頭競爭,而是開創(chuàng)一個新空間,第三代“超越鋰離子電池”電池材料領域競爭。
傳統的鋰離子電池采用石墨負極僅能達到少于600Wh/L的能量密度;先進的硅負極電池僅取得800Wh/L的能量密度,而超薄鋰金屬負極電池能超過1000Wh/L的能量密度。雖然目前許多鋰金屬負極電池例如鋰空氣、鋰硫電池離實際應用還非常遠,麻省固體能源公司使用成熟的鋰鈷氧正極,成功的在2Ah的電芯上實現了1337Wh/L的能量密度,并將在2016年大規(guī)模應用到消費類電子產品。
同樣體積,兩倍的容量,同樣容量,一半的體積,其成本僅為傳統鋰離子電池的80%。未來的手機將薄如信用卡,一次充電能用兩倍長的時間??纱┐魇?,比如智能手表的表帶就是電池。電動汽車沖一次電能有500英里的航程。
Solid Energy不在擁擠和零散的正極空間競爭,但他的材料(負極和電解液)是與大多數正極材料兼容。SE省去了隔膜,從而使傳統隔膜公司失去他們的優(yōu)勢。SE主要在電解液和負極上競爭。SE的超薄金屬負極能使的電池設計達到幾乎“無負極”的狀態(tài),提供前所未有的高能量密度,這是SE和其他電池材料公司的最大不同點和優(yōu)勢。而SE的負極必須需要SE的電解液才能穩(wěn)定使用。SE的負極和電解液是一套的。
麻省固體能源公司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相關專利的全球獨家使用權并獲得了一系列知名的科技獎項,包括:美國R&D100獎(科技創(chuàng)新的奧斯卡),美國能源部清潔能源獎,麻省清潔能源委員會獎,麻省理工清潔能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