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要想進入電動汽車領域仍很困難


鋰電世界 目前引起熱烈討論的充電接口標準并不是簡單的尺寸問題,而是包含充電接口的物理結構、充電控制導引電路、通信協議、材料與機械特性、電氣安全特性在內的等一系列全套充電解決方案。業(yè)內人士認為,特斯拉的交流充電接口目前與中國較為接近,基本可滿足家庭用戶使用,但提供直流快充服務的超級充電站卻是大電壓,特斯拉直流充電接口與通信協議暫時和中國標準無法兼容。
要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是必不可少的。
5月24日在北京提到特斯拉現車的宗毅,是節(jié)能環(huán)保企業(yè)“芬尼克茲”的董事長,也是中國第一批特斯拉車主之一,同時也是比亞迪“秦”雙模電動汽車的車主。提到車后,他開著特斯拉,從北京前往廣州,并沿途發(fā)起倡議—購置一批特斯拉專用充電樁,將其安裝到專用電箱中,同時增加標準16a插座,以適應比亞迪等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要在中國建起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電動汽車充電之路”。
中國首批特斯拉車主以從事金融、互聯網行業(yè)的成功人士居多。這些車主購買特斯拉更多是出于對技術的崇拜,視其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面對遲遲未能解決的充電難題,特斯拉的車主開始用捐贈、自籌等方式建設充電站,這更像是市場個體無奈且無力的行為宣泄。
除了車主,電動汽車企業(yè)自建充電樁也是無奈之舉。由于目前電動汽車多銷售于公共領域,因此充電設施多位于戶外公共場所。對于此類充電設施建設,一般是地方政府委托給地方電力公司。但由于電動汽車整體保有量較低,這些公共充電設施的使用率普遍較低。由于一座充電站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成本,在投資回報難以保證的情況下,投資方的建設熱情并不高。
7月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宣布啟動中德電動汽車充電項目并有望統(tǒng)一中德充電接口標準。此前,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為電動汽車充電的充換電設施建設領域,將對社會全面開放。但是,民間資本要想進入,成本與回報周期仍是一個檻。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加快了建設充電網絡的速度,并搶先布局重要的高速公路沿線。但這一切,目前還停留在圖紙層面。